参加县2025年新入职教师培训班心得体会
为期一天的培训,虽然短暂,却让我对教育的意义与教师的使命有了更深刻地领悟。从优秀教师的故事到教学实践中的示范智慧,每一堂课都在叩击着我的心灵,也让我对“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好老师”有了更清晰的答案。
培训中,多位深耕教育数十年的前辈教师分享了他们的经历:有人放弃城市的优渥条件,回到乡村重新开始;有人拖着病体走遍全村劝学,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有人用自己的工资为贫困学生垫付学费,默默坚持了二十余年……这些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坚守”二字中透着沉甸甸的力量。尤其是脱改丽老师讲述的“扎根乡村教育”让我印象深刻。
我忽然明白,“扎根乡村”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把对教育的热爱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家访、每一次与孩子的谈心。乡村教育的土壤或许贫瘠,但只要教师愿意埋下“初心”的种子,用耐心与执着浇灌,就一定能长出希望的幼苗。正如一位前辈所说:“乡村孩子的眼睛里,藏着乡村的未来。我们多一分坚守,他们就多一分可能。”
“躬耕示范”四个字,在脱改丽老师的讲述中被反复提及。它不是要求教师做“完美的标杆”,而是强调在教育实践中以身作则——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用温暖的师者之心感染学生的品格养成,用对生活的热忱点燃学生对未来的向往。
在她给我们播放她自己上课的视频中,我们观摩了一位乡村教师的课堂实录:她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却能带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把数学课变成一个有趣的游戏;她没有华丽的语言,却在学生犯错时先反思自己的引导不足,用“共情”代替批评。课后,学生说:“老师总说‘做事要踏实’,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的“示范”从来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在与学生相处的点滴中,把“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道理,悄悄种进学生心里。
对乡村教师而言,躬耕更意味着“接地气”的创新。面对乡村教育资源的局限,我们不能等、靠、要,而要像农民耕种土地一样,因地制宜地“造资源”:用废旧物品做实验器材,把乡村的自然风光变成写作素材,发动家长参与“家校共育”……这种在困境中主动作为的精神,本身就是对学生最生动的示范。
培训结束时,脱改丽老师送给我们一句话:“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你怎样对待乡村,乡村就会怎样回报你;你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怎样走向未来。”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
作为一名年轻的乡村教师,我曾有过迷茫:纠结于教学条件的简陋,焦虑于个人成长的局限。但现在我明白,乡村教育给了我们独特的“馈赠”——它让我们更贴近教育的本质,更能体会“教书育人”四个字的分量。
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会有困难,或许会有疲惫,但只要记得“扎根”的初心,坚持“躬耕”的姿态,就一定能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也为孩子们播撒下更多光亮。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参加县2025年新入职教师培训班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4590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