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年轻干部下街道实践锻炼工作总结
根据组织安排,我于2025年4月至9月,在XX街道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实践锻炼。这五个月,是我从机关走向基层、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一程。我深入社区网格,直面群众诉求,参与基层治理,在广阔的基层天地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现将期间工作情况、感悟思考与自身不足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在XX街道挂职期间,我担任街道党工委委员助理,主要包联XX社区。我始终牢记县委的嘱托与期望,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淬炼党性、磨练意志、提升能力,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聚焦党建引领,在夯实基层堡垒中提升组织协调能力
基层治理的根基在于党建。初到街道,我发现部分社区党组织存在架构不完善、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将提升组织力作为首要任务。
一是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街道下辖的8个社区,与超过50名社区干部、老党员、居民代表进行座谈交流。我了解到,XX社区、XX社区等老旧小区党员分布散、管理难;而一些新建小区,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存在空白。
二是协助完善组织架构。针对调研情况,我协助街道党工委,推动8个社区党支部进行提档升级。特别是在XX社区,我们借鉴“城市党建联盟”的治理经验创新性地建立了“社区大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体系。这一举措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至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截至8月底,共协助建立小区(网格)党支部12个,吸纳了97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基层治理。
三是丰富组织生活形式。为改变以往“读报纸、念文件”的单一模式,我结合街道实际,策划并组织了“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主题宣讲展演活动。活动中,我精心筛选了《一盏马灯》等红色故事,并邀请退役老兵、老党员登台讲述,吸引了近千名党员群众参与,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聚焦群众关切,在解决急难愁盼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这是我下沉工作中最深的感触。基层工作直面群众,每一件小事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是推动解决“一老一小”服务难题。在走访中,我多次听到老年居民反映,社区普遍缺乏室内的公共活动场所,“天晴公园见,下雨家里蹲”是常态。了解到这一诉求后,我联想到街道XX社区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尚有部分空间未充分利用。为此,我主动向街道领导汇报,并积极与县民政局、老年大学等部门沟通。经过多方协调,我们成功在该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市老年大学XX街道教学点。我们还引入了“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干部接单”的服务模式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体的需求,开设了书法、健康养生、智能手机应用等8门精细化课程。自7月开课以来,已服务老年居民超过300人次,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