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百日攻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在XX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分析当前我市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部署开展为期百日的生态环境保护集中攻坚行动。目的就是要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XX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绿色根基。刚才,省生态环境厅的XX同志对我市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体现了省厅对我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保持清醒、坚定信心,深刻把握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政治责任与现实紧迫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全党全国人民心中。对于XX市而言,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污染防治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回顾“十四五”开局以来的历程,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势头总体是好的,PM2.5年均浓度从2020年的52微克/立方米,逐步得到控制。水环境治理方面,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稳定,城乡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防控有力,全市未发生重大土壤污染事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奋战在生态环保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任务极其艰巨。今天已经是2025年8月27日,距离年底仅剩一百二十多天,距离“十四五”规划收官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对照目标,我们的差距非常明显。
差距体现在硬指标上。根据省里下达的目标,到2025年底,我市PM2.5年均浓度要稳定控制在39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要达到74.5%。反观现状,2024年我市PM2.5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仅为65.8%。今年以来,空气质量改善的压力有增无减,特别是即将进入秋冬季这一传统的大气污染高发期,完成全年目标的难度极大。水环境方面,虽然饮用水源安全无虞,但部分河流水质仍不稳定,城市建成区雨污分流历史欠账较多,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效能有待提升,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依然繁重。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差距体现在工作短板上。一些领域的治理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比如,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的系统性不足,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移动源污染,特别是重型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存在盲区;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措施在一些项目上沦为纸面文章;农业面源污染、餐饮油烟、秸秆焚烧等问题,在部分区域还时有反弹。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危险废物的信息化、全链条监管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工业固废特别是粉煤灰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亟待提高。
差距更体现在思想认识上。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一些干部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思想,认为标准已经很高、工作已经到顶,存在“疲劳厌战”情绪。有的地方和部门在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时,仍然存在摇摆和犹豫,对一些环境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执法偏宽、偏软。更有甚者,在应对上级督察检查时,满足于“不出事”,缺乏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的主动性。这些思想上的“灰尘”和行动上的“温差”,是制约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的最大障碍。
同志们,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重要标尺。全市上下必须深刻认识到,这是一场退无可退、必须打赢的硬仗。启动这次“百日攻坚”,就是要发出一个清晰而强烈的信号:市委、市政府抓生态环保的决心坚定不移,对环境污染问题“零容忍”的态度坚定不移,对失职失责行为严肃追究的立场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