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副职领导关于《习近平经济文选》研讨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根据中心组的学习安排,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围绕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交流心得体会,我感到非常荣幸。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下面,结合我近期的学习和个人思考,从一名副职干部的角度,谈几点不成熟的认识和体会,主要是向大家汇报思想、接受评议,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通过这段时间的静心研读,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习近平经济文选》不仅是一部指导经济工作的百科全书,更是一部淬炼思想、提升境界的生动教材。它用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的根本问题。学习的过程,是解开思想困惑、廓清理论迷雾的过程,更是自我审视、自我加压、自我提升的过程。以下是我的四点核心感悟。
一、从“国之大者”高度,重塑对经济工作的政治认知
过去,在日常工作中,我有时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思维定势,习惯于用数据、指标、增速等纯粹的经济视角来看待问题。虽然也强调政治站位,但对经济工作内在的政治属性,理解得不够系统、不够透彻。通过学习《文选》,特别是其中关于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系列论述,我深刻地感受到一种思想上的洗礼和认知的重塑。
《文选》开宗明义地阐明,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但中心工作绝不等于工作的全部,更不意味着可以脱离政治方向。经济发展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这个“政治”,体现在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战略定力上,体现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上,更体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上。书中提到,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这一论述对我触动很大。虽然我所在的单位并非审计部门,但其内在逻辑是相通的。任何一个承担经济管理或监督职能的部门,都必须首先从政治上看待业务,将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