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提升行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提升行动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及省市县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前一阶段“百日攻坚”行动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对下一步的攻坚提升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再部署。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会议也传达了上级的工作要求,通报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相关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解读。这些内容,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并结合各自实际,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扛起人居环境整治的时代重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自“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以来,全镇上下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辞辛劳,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广泛参与,我们的村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回顾上半年的工作,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在资金投入方面,全镇累计整合投入各类资金超过1200万元,为各项整治任务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在具体任务完成方面,我们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脏乱差”问题,累计清理各类生活垃圾超过1500吨,清除村内塘沟淤泥近800立方米,拆除残垣断壁、废弃圈舍等400余处。特别是在“厕所革命”方面,我们攻坚克难,上半年完成了近950户的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任务,全镇卫生厕所普及率已提升至87%。在村容村貌提升上,我们硬化村组道路超过1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500余盏,打造了一批“四小园”,村庄的“颜值”和“气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镇上下共同努力、挥洒汗水的结果,值得我们充分肯定。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差距。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影响我们整治工作的整体成效,更会辜负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从刚才通报的情况和我们日常督查掌握的情况来看,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温差。部分干部仍然没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人居环境整治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认为这只是“扫扫地、清清垃圾”的面子工程,是软任务、软指标,存在“歇歇脚、喘口气”的松懈思想。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了行动上的迟缓和标准上的降低。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人居环境整治是民生工程,更是发展工程,优美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是吸引人才、资本,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的重要基础。
二是工作推进存在落差。全镇各村(社区)之间、不同片区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有的村庄行动迅速、成效显著,已经开始探索长效管护机制;而有的村庄则推进缓慢,甚至存在“上热下冷、内热外冷”的现象,工作部署层层递减,压力传导不到位,整治效果大打折扣。一些地处偏远、基础薄弱的区域,依然是整治工作的短板和洼地。
三是整治标准存在高差。对标上级的要求和先进地区的经验,我们的工作标准还不够高、不够严。在“拆”的环节,存在畏难情绪,对一些违建、附建、乱搭乱建不敢动真碰硬;在“清”的环节,还存在死角盲区,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河道沟渠的陈年垃圾尚未彻底清除干净;在“建”的环节,规划设计水平不高,特色不鲜明,与我镇XX地区独特的民居风貌和自然禀理结合不够紧密,存在千村一面的风险。
四是问题反弹存在时差。一些地方“一阵风”思想严重,整治过后缺乏常态化、制度化的管护措施,导致“前头搞、后头丢”“今天清、明天乱”的现象时有发生。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爱护环境、珍惜成果的文明习惯尚未完全养成。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真正做到标本兼治、常态长效。
同志们,这些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主观因素。我们必须以“如坐针毡、如芒在背”的紧迫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刻反思、立行立改。全镇上下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次会议的部署上来,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提升的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