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党委巡察整改成效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25-09-04 359

在公司党委巡察整改成效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推进会,主题非常明确,就是针对集团第X届党委第二轮巡察整改成效评估反馈的问题,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刚才,相关部门汇报了整改工作方案和初步进展,班子成员也发表了很有针对性的意见。总体来看,大家对这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有认识,也采取了一些行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对照巡察反馈意见指出的问题,对照上级党委的严格要求,对照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的工作还远远不够,部分领域的整改还停留在表面,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顽固性问题还没有真正破冰。

巡察是政治体检,整改是政治任务,容不得半点虚与委蛇,更来不得丝毫懈怠。今天召集大家来,不是为了听一般的表态,而是要直面问题、深挖根源,拿出动真格、见实效的硬措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问题差距,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刻反思

巡察反馈的问题,句句扎心、字字千钧,是对公司党委、对在座各位履职能力和政治担当的一次全面检阅。这些问题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公司长期以来在经营管理、内部控制、队伍建设等方面积累的沉疴顽疾的集中暴露。倘若讳疾忌医、麻木不仁,小病就会拖成大病,大病就可能致命。所有人都必须放下“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进行一次彻底的、深刻的自我剖析。

(一)审视采购分包领域的管理失序

采购流程规范化、分包招标合规性,这是巡察反馈意见中着墨最多的部分,也是问题最集中的领域。为什么反复强调,却又反复出现问题?根源到底在哪里?

从现象上看,存在着规避招标、违规采购、供应商管理混乱等问题。比如,有的项目为了图省事、赶进度,将本应公开招标的大额采购,通过技术手段拆分成多个小额合同,化整为零,规避了监管程序。有的在分包商选择上,倾向于“熟人”“关系户”,所谓的招标程序只是走了个过场,评审专家的意见被束之高阁,实质上形成了内定的局面。还有的,对入库供应商的动态管理严重缺失,一些早该被清退的不合格供应商,依然在名单里“沉睡”,甚至还能持续拿到合同。这些现象背后,是制度的“篱笆”没有扎紧,更是执行的“铁钳”没有发力。相关制度挂在墙上、写在纸上,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大打折扣、屡屡变形。负责采购和招标的部门与人员,有没有真正做到公心用权?有没有把合规当作不可逾越的“高压线”?项目一线的管理者,有没有把降本增效的压力,转化为对每一个采购环节、每一家分包单位的严格把控?这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逐一回答。

(二)剖析经济活动分析的精度不彰

经济活动分析是企业管理的“仪表盘”和“指挥棒”。巡察反馈指出公司的经济活动分析精准度不高,这个问题看似是技术问题、方法问题,实则是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的重大缺陷。

一个项目的盈亏,绝不能只看最终的财务报表。精准的经济活动分析,要求动态、实时、穿透式地掌握项目全周期、全链条的成本与效益。然而,当前的情况是,数据壁垒重重,管理存在惰性。财务部门的数据、物资采购部门的数据、项目施工一线的数据,如同一个个“数据孤岛”,互不联通,难以形成完整、闭环的管理视图。财务报表上的利润可能很好看,但项目一线的成本控制可能早已失控,材料的非正常损耗率居高不下,大型设备的闲置时间远超警戒线,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比模糊不清。这些关键的过程性指标,要么长期缺失,要么依赖估算,分析报告自然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法为决策提供精准支撑。这种状况的实质,是一些管理者习惯于“拍脑袋”决策,满足于粗放式管理,缺乏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进行精细化管控的意识和能力。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这种管理上的“糊涂账”,就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风险源。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公司党委巡察整改成效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4468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