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认识方面(10条)
1.理论学习存在“任务式”倾向,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对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与本领域相关的政策文件缺乏系统性研读,专题研讨时“照本宣科”,交流发言“人云亦云”,未能形成有深度的学习成果。
2.政治站位不高,对“国之大者”理解不深,在谋划工作时局限于部门“小圈子”,对上级决策部署的政治意义、战略考量把握不准,落实过程中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现象。
3.进取意识不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存在“本领恐慌”,但缺乏主动学习、提升能力的紧迫感,习惯用“老经验”“旧办法”解决新问题,导致工作推进滞后于发展要求。
4.大局观念淡薄,对跨部门协作任务消极应付,强调本部门“困难多”“压力大”,对其他部门提出的配合需求敷衍塞责,影响整体工作进度。
5.责任意识弱化,对分管领域的风险隐患“视而不见”,存在“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消极心态,对可能引发矛盾的问题“捂着”“盖着”,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
6.斗争精神不足,对身边的不良风气和错误言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缺乏“当面指出、坚决纠正”的勇气,导致歪风邪气滋生蔓延。
7.宗旨意识淡化,把“为人民服务”停留在口号上,未真正站在群众立场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时更多考虑“领导是否满意”,忽视群众实际需求。
8.政绩观偏差,重“显绩”轻“潜绩”,热衷于打造“形象工程”“亮点项目”,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投入不足,导致工作“面子好看、里子不实”。
9.危机意识缺失,对行业竞争态势、政策调整风险缺乏敏锐判断,满足于“当前过得去”,未提前研究应对措施,导致工作被动“跟跑”。
10.思想解放不够,对新发展理念理解不深,习惯于“按部就班”,对上级鼓励的改革试点任务“畏首畏尾”,缺乏“敢闯敢试”的创新魄力。
二、工作作风方面(15条)
11.工作落实“重部署、轻实效”,对上级安排的任务仅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缺乏具体的督导措施和考核机制,导致“最后一公里”落实不到位。
12.工作标准“降格以求”,对材料审核把关不严,存在数据错误、表述不规范等问题,甚至出现照搬照抄上级文件、改头换面应付了事的情况,影响工作严肃性。
13.工作效率低下,对群众和企业提交的审批事项“推拖绕”,以“需要研究”“流程复杂”为由拖延办理,未严格落实“限时办结”要求,企业反映“办事难、时间长”。
14.调研工作“走秀式”,提前“打招呼”“定路线”,选择“典型点”“示范户”调研,对真实情况掌握不深,调研报告“问题少、成绩多”,提出的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5.应急处突能力不足,面对突发事件存在“等靠要”思想,不主动研判形势、制定预案,而是等待上级指示,导致错失处置良机,扩大事件影响。
16.担当精神缺失,对历史遗留问题“避而远之”,认为“解决难度大、责任风险高”,不愿主动牵头协调,导致问题长期积压,群众反映强烈。
17.工作创新意识不足,习惯于“按惯例办”,对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持保守态度,对上级鼓励的改革试点任务“畏首畏尾”,缺乏“敢为人先”的闯劲。
18.工作协同性差,部门内部各科室之间信息不通、资源不共享,存在“各自为战”现象,同一事项多头要求基层报送数据,增加基层负担。
19.工作落实“虎头蛇尾”,对重点任务初期推进力度大,但后期跟踪问效不足,存在“前紧后松”问题,导致部分工作“烂尾”,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20.工作态度“冷热不均”,对领导关注的任务“抢着干”,对日常基础性工作“应付干”,存在“重显绩、轻潜绩”倾向,影响工作整体质量。
21.工作统筹能力弱,对多任务叠加时“手忙脚乱”,分不清轻重缓急,导致部分任务超时完成或质量不达标,影响全局工作节奏。
22.工作督导“宽松软”,对下属单位的工作进展仅通过“报表汇总”掌握,未深入一线实地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口头提醒”,未跟踪整改结果,导致问题“屡查屡犯”。
23.工作责任“悬空”,对复杂任务仅笼统提要求,未明确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难以追溯问责。
24.工作经验“吃老本”,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挑战,不主动研究政策、学习业务,仅凭过去经验判断决策,导致工作失误风险增加。
25.工作落实“留痕主义”,过度强调“资料归档”,要求基层“一事一报、一天一总结”,把“痕迹”当“政绩”,占用干部大量时间精力。
三、服务群众方面(8条)
26.服务意识淡化,对群众咨询事项“简单打发”,未主动告知办理流程、所需材料,导致群众“多次跑”“来回跑”;对群众投诉问题“踢皮球”,未及时回应诉求,引发群众不满。
27.联系群众不紧密,领导干部“下基层”频率低,即使下基层也多是“听汇报、看亮点”,未深入田间地头、车间班组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对群众真实需求掌握不精准。
28.民生项目“重建设、轻管理”,对群众反映的健身器材损坏、路灯不亮等“小事”重视不够,维修维护不及时,导致“惠民工程”变“闹心工程”。
29.政策宣传“不到位”,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仅通过文件、网站发布,未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如村广播、社区宣讲)向群众解读,导致部分群众“不知晓”“不会用”。
30.窗口服务“生冷硬”,个别工作人员态度生硬、语气冷漠,对群众合理诉求“打官腔”“讲原则”,缺乏“将心比心”的共情意识,损害政府形象。
31.对企业服务“重招商、轻落地”,引进项目时承诺“政策优、服务好”,但项目落地后在审批、用地、融资等环节协调力度不足,导致企业“落地难、发展慢”。
32.对基层指导“重要求、轻支持”,安排工作时仅强调“按时完成”,未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困难(如人员少、任务重),未提供必要的业务培训和资源支持,导致基层“压力大、落实难”。
33.对特殊群体关注不够,对老年人、残疾人等办事不便群体未开设“绿色通道”,未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导致其办事“困难多、体验差”。
四、纪律规矩方面(7条)
34.考勤制度执行不严,个别干部职工存在“迟到早退常态化”“请假手续不规范”问题,部门负责人对考勤记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按规定扣减绩效或进行批评教育。
35.会议纪律松散,参会人员随意缺席、迟到,会上交头接耳、玩手机,对会议精神传达不及时、落实不到位,导致“会而不议、议而不决”。
36.保密意识淡薄,对涉密文件管理不严格,存在违规复制、传输、存储涉密信息现象;在社交媒体发布工作动态时未严格审核,可能泄露工作秘密。
37.财经纪律执行不规范,存在报销凭证不全、超标准接待、虚列开支等问题,财务审核人员“把关不严”,未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
38.请示报告制度落实不到位,对重大事项、突发事件隐瞒不报、迟报漏报,或仅报告“成绩”不报告“问题”,导致上级决策缺乏准确依据。
39.制度执行“打折扣”,对内部制定的考勤、值班、考核等制度,存在“领导松一尺、职工松一丈”现象,部分制度沦为“稻草人”,缺乏刚性约束。
40.对纪律教育“走过场”,廉政警示教育仅以“开会读文件”“观看警示片”形式开展,未结合本单位发生的违纪案例进行深刻剖析,教育效果“入脑不入心”。
五、文风会风方面(5条)
41.文件制发“重数量、轻质量”,存在“为发文件而发文件”现象,部分文件内容与上级文件重复率高,缺乏结合实际的具体举措,基层反映“文件多、管用少”。
42.简报信息“报喜不报忧”,对工作进展仅总结成绩、提炼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遮遮掩掩,导致上级无法全面掌握真实情况。
43.会议筹备“不精细”,会前未充分征求意见、梳理议题,会中讨论偏离主题、效率低下,会后未形成明确的任务清单和责任分工,导致“会议开了、事情没办”。
44.调研材料“水分多”,为突出工作成效,存在夸大数据、虚构案例现象,调研报告“问题少、建议空”,对解决实际问题参考价值不大。
45.汇报工作“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用“台账厚、资料多”展示工作成绩,对实际落实效果和群众满意度关注不够,存在“材料政绩”倾向。
六、廉洁自律方面(5条)
46.对“微腐败”警惕性不足,在公务接待中存在“超标准安排”“违规接受土特产”等问题,认为“小恩小惠不违纪”,对廉洁风险缺乏清醒认识。
47.特权思想未根除,个别领导干部存在“特殊化”行为,如违规占用办公用房、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或要求基层为其提供“特殊服务”,破坏公平公正。
48.礼品礼金“明拒暗收”,对管理服务对象赠送的礼品礼金表面上“推辞”,但事后通过“退回又收受”“转由亲属代收”等方式变相接受,存在隐蔽性违纪风险。
49.八小时外“自我放松”,参与高消费娱乐活动、与商人“称兄道弟”,虽未直接谋利,但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存在“亲清不分”问题。
50.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约束不严,存在“裙带关系”“利益输送”苗头,如为亲属经营活动“打招呼”“牵线搭桥”,利用职务影响谋取私利。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作风建设问题清单50条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44672.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