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阅兵式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
2025年9月3日,一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日子。今天,我有幸通过屏幕,与全国人民一道,怀着无比崇敬与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盛况。天安门广场上,三军将士气势如虹,铁甲洪流滚滚向前,战鹰呼啸划过长空。尤其是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的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洗礼,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XX区一名普通的机关干部,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总书记的讲话如同一座思想的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也如同一面精神的镜子,让我深刻反思自身的使命与担当。结合工作实际,我将从认识、启示、打算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深刻领悟讲话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通过反复学习、深入思考,我感到有三个层面的认识尤为深刻。
(一)深刻认识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80年前,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共同构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今天,我们虽然远离了硝烟,但前进道路上依然充满各种风险挑战。总书记警示我们,“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这种抉择不仅存在于国与国之间,也体现在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面对XX区转型升级的阵痛、社会治理的难题、民生改善的期盼,我们同样需要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这种精神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融入民族血脉的红色基因,是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二)深刻认识强国必须强军的必然逻辑。阅兵式上,45个方(梯)队威武雄壮,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等新质作战力量首次集中亮相,一批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装备震撼登场。这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我国国防实力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总书记在讲话中发出号召,“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历史的教训是惨痛的,落后就要挨打,军不强则国不宁。从甲午之殇到抗战胜利,历史雄辩地证明,一支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人民的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就无法保障。作为一名地方干部,虽然不直接参与国防建设,但必须牢固树立“大国防”观念。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整体的安全环境,服务国防、支持军队建设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XX区的发展成果,正是在国家强大的和平羽翼下取得的。因此,理解强军对于强国的战略意义,就是理解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生活的根本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