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的研讨发言
尊敬的XX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本次专题学习作一个交流发言。近期,通过系统研读《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并结合学习领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最新精神,我感到深受教育、备受启发。这部文选博大精深,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权威读本,既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的宏大叙事提供了理论“望远镜”,也为我们破解地方发展难题提供了实践“显微镜”。下面,我结合个人思考和工作感悟,谈几点不成熟的学习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深学“新发展格局”的宏大叙事,校准区域发展的思想坐标
反复研读《习近平经济文选》中关于“新发展格局”的系列重要论述我的第一感受是思想站位的再拔高。过去,我有时会习惯性地将“新发展格局”理解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策略性调整。但通过深入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这绝非权宜之计,而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它要求我们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与使命。
对我个人而言,这次学习是一次思想坐标的深刻校准。它促使我反思,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大棋局中,XX县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不能再简单地把自己定位为产业链的末端或被动的承接方。文选中强调“坚持全国一盘棋”,这意味着XX县的发展必须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我们应主动思考,如何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找准切入点,如何将我们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国家战略需求、区域市场脉动精准对接。例如,我们的特色农产品如何通过现代物流体系,更高效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我们的工业园区如何从单纯的“引凤筑巢”转向“强链补链”,成为区域产业链上一个不可或缺的“活性节点”?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下进行系统性重构和战略性谋划。这要求我在未来的工作中,必须具备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强的大局观,推动XX县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
二、悟透“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探寻动能转换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经济文选》将科技创新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系统阐述了创新驱动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学习这些论述,我感到一种强烈的时代紧迫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新”,关键在于“质”,落脚点在于“生产力”。它不是对传统产业的简单抛弃,而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对生产要素进行颠覆性重组和高效能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