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大“三个意识”党课讲稿
2025-08-25 102

县人大“三个意识”党课讲稿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这次专题学习会,不是为了重复一些耳熟能详的口号,而是要进行一次思想上的“同频共振”,一次精神上的“补钙强身”。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这“三个意识”。这六个字,听起来似乎有些宏大,但实际上,它们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渗透在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与我们人大工作者的职责使命紧密相连,是我们履职尽责的“根”与“魂”。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结构、利益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模糊认识、错误观念也容易滋生。比如,有的同志在工作中,考虑局部利益多,思考国家大局少;有的群众对自己的权利津津乐道,却对公民义务知之甚少;还有的人遇到矛盾纠纷,首先想到的不是“找法”,而是“找人”“闹访”。正如XX书记所言,当前部分基层区域确实存在国家认同感表层化、公民主人翁意识缺失、法治意识淡薄等现象,甚至出现了“情理大于法理”“法不责众”“信访不信法”等乱象。这些问题,看似是群众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实则对我们每一位从事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的同志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作为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我们是宪法规定的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关系到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在基层的实践成效。因此,带头强化“三个意识”,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是政治责任和履职要求。下面,我将结合我们县级人大的职能职责,就如何深刻理解和践行“三个意识”,谈几点我的思考和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固本培元,铸牢国家意识的“定盘星”

首先,谈谈国家意识。什么是国家意识?它不是一句空洞的爱国口号,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是对国家根本利益、发展大局的深刻体认和自觉维护。它要求我们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局限,站在全国、全省、全州一盘棋的高度来思考和谋划工作。

我们人大工作者,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治理体系的“螺丝钉”。我们的工作,桩桩件件都与国家大政方针的落地生根息息相关。如何体现我们的国家意识?

一是在依法行使监督权中体现国家意志。县级人大最重要的权力之一就是监督权,监督“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这种监督,不是吹毛求疵,不是为了监督而监督,其根本目的,是确保宪法和法律法规得到遵守和执行,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国家发展战略在XX县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比如,当我们在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时,我们关注的,不应仅仅是XX县的GDP增长了多少,财政收入增加了多少,更要看我们的发展模式是否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否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否在服务于国家的“双碳”目标。当我们在开展生态环保领域的执法检查时,我们守护的,不仅是XX县的绿水青山,更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审议、每一次视察、每一次询问,都是在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政令的畅通,这就是最直接、最深刻的国家意识的体现。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县人大“三个意识”党课讲稿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4377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