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谋”的深度抓项目,在顶层设计中把准方向;以“抢”的速度推项目,在时序节点中争分夺秒;以“实”的力度建项目,在落地见效中提质增效。
2. 聚焦“谋划储备”强基础,让项目库“活起来”;聚焦“招引落地”扩增量,让增长点“多起来”;聚焦“建设提速”促转化,让实物量“提起来”。
3. 以“开局即冲刺”的拼劲抓项目,以“攻坚不畏难”的闯劲推项目,以“功成必定有我”的韧劲建项目。
4. 比谋划,看谁的项目定位更准;比招引,看谁的要素对接更紧;比建设,看谁的推进速度更快;比服务,看谁的保障措施更实;比成效,看谁的产出效益更高。
5. 项目推进突出“快”,倒排工期抢进度;项目服务突出“优”,精准对接解难题;项目质效突出“实”,强化督导促落地。
6. 以“清单化”管理压责任,以“节点化”推进抓落实,以“动态化”督导促实效。
7. 谋划项目“走在前”,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好项目;招引项目“争上游”,引进一批补链条、强优势的大项目;建设项目“加速度”,推进一批快投产、早达效的实项目。
8. 用“放大镜”找问题,用“显微镜”挖根源,用“多棱镜”寻对策,以问题整改倒逼项目提质。
9. 以“五未”项目攻坚为抓手,推动“批而未供”变“供而能用”,“供而未建”变“建而快成”,“建而未投”变“投而见效”。
10. 思想上“绷紧弦”,行动上“拉满弓”,责任上“落到底”,以超常规力度推动项目大突破。
11. 审批服务“零障碍”,要素保障“零缺位”,问题解决“零拖延”,打造项目建设“高速通道”。
12. 以“链式思维”谋划项目,串起产业发展“珍珠链”;以“集群思维”推进项目,建强产业发展“集团军”;以“生态思维”服务项目,厚植产业发展“沃土林”。
13. 签约项目抓落地,确保“合同纸”变“实物量”;在建项目抓进度,确保“施工表”变“成绩单”;投产项目抓达效,确保“生产线”变“效益源”。
14. 领导包联“一对一”,协调调度“面对面”,难题破解“心贴心”,以“保姆式”服务护航项目建设。
15. 时间上“倒计时”,任务上“清单化”,责任上“再压实”,以“钉钉子”精神啃下项目建设“硬骨头”。
16. 产业项目突出“强链”,补短板、延链条;民生项目突出“惠民”,解民忧、暖民心;基建项目突出“提能”,打基础、利长远。
17. 用“拼”的状态抢时间,用“闯”的劲头破瓶颈,用“实”的作风抓落实,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
18. 前期工作“往前赶”,审批流程“再优化”,要素保障“再聚焦”,以“加速度”跑出项目建设“新节奏”。
19. 以“亩产论英雄”倒逼项目提质,以“创新论英雄”引领项目升级,以“效益论英雄”检验项目成效。
20. 重点项目“挂图作战”,难点问题“集中攻坚”,进度节点“动态晾晒”,以“比学赶超”激发项目建设“新动能”。
21. 谋划时“高站位”,立足全局定方向;推进时“高效率”,争分夺秒抓进度;建成时“高质量”,精益求精树标杆。
22. 土地要素“精准配”,资金要素“多元引”,人才要素“靶向聚”,为项目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23. 以“今天再晚也是早”的紧迫感抓前期,以“明天再早也是晚”的责任感促开工,以“每天都是关键期”的使命感推建设。
24. 重大项目“专班盯”,重点环节“专人跟”,重要问题“专项解”,构建全周期服务“保障网”。
25. 签约项目“快转化”,开工项目“快建设”,竣工项目“快投产”,形成“签约—开工—投产”滚动发展格局。
26. 用“数据链”赋能项目管理,用“服务链”护航项目推进,用“责任链”压实项目成效,构建项目建设“智慧生态”。
27. 以“五比五赛”(比谋划、赛储备,比招引、赛增量,比开工、赛进度,比投产、赛效益,比服务、赛环境)为抓手,掀起项目建设“比学赶超”新热潮。
28. 前期审批“并联办”,要件办理“容缺办”,难题破解“现场办”,让项目建设“轻装上阵”。
29. 产业项目“强引擎”,点燃发展“主动能”;民生项目“暖民心”,绘就幸福“新画卷”;基建项目“提能级”,筑牢发展“硬支撑”。
30. 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推动项目建设“全面起势”。
31. 目标任务“再细化”,责任分工“再明确”,督导考核“再严格”,以“硬约束”倒逼“硬落实”。
32. 用“望远镜”谋长远,储备一批战略性项目;用“放大镜”抓当前,推进一批实效性项目;用“显微镜”优服务,保障一批落地性项目。
33. 签约率“再提升”,开工率“再突破”,竣工率“再拔高”,投产率“再攀高”,交出项目建设“高分答卷”。
34. 要素保障“全兜底”,审批服务“全提速”,问题化解“全清零”,打造项目建设“最优生态”。
35. 以“链式招商”延链补链,以“精准招商”招大引强,以“以商招商”集群发展,推动项目招引“量质齐升”。
36. 重点项目“周调度”,难点问题“月攻坚”,整体进度“季通报”,以“闭环管理”确保“全程可控”。
37. 用“实干指数”换“项目进度”,用“辛苦指数”换“发展指数”,用“服务指数”换“企业满意度”。
38. 前期工作“抢时间”,土地征拆“加速度”,施工建设“提效率”,以“超常规举措”跑出“超常规速度”。
39. 产业项目“论规模”,看投资强度;民生项目“论口碑”,看群众满意度;基建项目“论效益”,看辐射带动力。
40. 以“项目为王”的理念统全局,以“大抓项目”的行动聚合力,以“抓大项目”的成效促发展。
41. 谋划阶段“广调研”,确保项目“接地气”;招引阶段“严筛选”,确保项目“含金量”;建设阶段“强监管”,确保项目“高质量”。
42. 用“政策包”赋能项目,用“资金池”滋养项目,用“人才库”支撑项目,为项目建设“强基赋能”。
43. 重点项目“红黄绿”三色管理,进度滞后“亮红灯”,推进缓慢“亮黄灯”,按时达标“亮绿灯”,以“可视化督导”倒逼责任落实。
44. 以“亩均税收”论英雄,倒逼项目“提质增效”;以“创新投入”论英雄,引领项目“转型升级”;以“就业带动”论英雄,检验项目“民生价值”。
45. 签约项目“回头看”,确保承诺“不落空”;在建项目“向前推”,确保进度“不滞后”;投产项目“往上提”,确保效益“不打折”。
46. 用“一线工作法”解难题,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
47. 以“五未”(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攻坚为突破口,盘活存量、挖掘增量、提升质量。
48. 产业项目“集群化”,形成“雁阵效应”;民生项目“普惠化”,实现“共建共享”;基建项目“网络化”,强化“互联互通”。
49. 用“时间换空间”抢进度,用“资源换效益”提质量,用“服务换信任”优环境,以“多维度发力”推动项目大突破。
50. 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抓项目,以“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推项目,以“转身就是落实”的作风建项目。
51. 审批服务“零拖延”,要素保障“零缺位”,政策落实“零折扣”,打造项目建设“高速通道”。
52. 重大项目“专班推进”,重点环节“专人负责”,重要问题“专项解决”,构建全链条服务“保障体系”。
53. 以“链式思维”谋划项目,串起产业发展“黄金链”;以“生态思维”培育项目,厚植产业发展“沃土林”;以“平台思维”集聚项目,打造产业发展“强磁场”。
54. 签约项目“快转化”,确保“纸上协议”变“地上项目”;开工项目“快建设”,确保“施工蓝图”变“实物场景”;竣工项目“快投产”,确保“厂房设备”变“效益产能”。
55. 用“数据化”手段管项目,建立“一项目一档案”动态数据库;用“清单化”方式推项目,实行“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双轨推进;用“可视化”平台督项目,通过“进度看板+红黑榜单”晾晒成效。
56. 以“五比五看”(比投资强度看质量、比建设进度看效率、比科技含量看创新、比产出效益看贡献、比服务保障看环境)为标尺,检验项目建设实效。
57. 前期工作“往前赶”,审批流程“再优化”,要件办理“容缺办”,以“加速度”跑出项目落地“新速度”。
58. 土地供应“精准配”,按照“项目等土地”变“土地等项目”;资金保障“多元引”,推动“财政输血”变“市场造血”;人才支撑“靶向聚”,实现“引才留才”变“用才成才”。
59. 产业项目“强引擎”,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民生项目“暖民心”,围绕急难愁盼补短提质;基建项目“提能级”,立足长远发展筑基赋能。
60. 以“今天再晚也是早”的紧迫感抓前期,以“明天再早也是晚”的责任感促开工,以“每天都是关键期”的使命感推建设,以“时不我待”的状态掀起项目建设热潮。
61. 目标任务“再细化”,将项目分解到月、责任压实到人;推进机制“再完善”,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督导考核“再严格”,把项目成效与干部评优、资金分配挂钩。
62. 用“放大镜”找问题,深入排查审批、用地、资金等堵点;用“显微镜”挖根源,分析问题背后的机制、作风、能力短板;用“多棱镜”寻对策,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解决措施。
63. 以“亩产论英雄”倒逼项目提质,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以“创新论英雄”引领项目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含量;以“绿色论英雄”推动项目转型,严格能耗、环保标准,实现低碳发展。
64. 签约项目“回头看”,重点核查协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在建项目“向前推”,重点督导形象进度、投资完成率;投产项目“往上提”,重点监测产值税收、就业带动率。
65. 用“一线工作法”解难题,领导干部下沉项目现场,现场办公、现场协调、现场督办;用“闭环工作法”抓落实,建立“问题收集—交办—解决—反馈”全流程机制;用“创新工作法”破瓶颈,探索“容缺审批”“标准地出让”“承诺制改革”等新模式。
66. 产业项目“集群化”,推动“单点突破”向“链式发展”转变;民生项目“普惠化”,推动“局部覆盖”向“全域共享”转变;基建项目“网络化”,推动“分散建设”向“系统集成”转变。
67. 以“五未”项目攻坚为抓手,清理“批而未供”土地,盘活“供而未用”资源,推进“用而未尽”提效,加速“建而未投”投产,推动“投而未达”达标,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68. 用“政策包”赋能项目,梳理整合产业扶持、税收优惠、融资补贴等政策,形成“政策大礼包”;用“资金池”滋养项目,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专项债、贷款贴息等,拓宽融资渠道;用“人才库”支撑项目,建立“项目+人才”对接机制,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69. 重点项目“红黄绿”三色管理,对进度滞后的“亮红灯”约谈提醒,对推进缓慢的“亮黄灯”预警督办,对按时达标的“亮绿灯”通报表扬,以“可视化督导”激发干部干事动力。
70. 以“项目为王”的理念统揽全局,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以“大抓项目”的行动凝聚合力,把各级干部的精力集中到“主战场”;以“抓大项目”的成效检验能力,把发展成果体现在“主指标”上。
71. 谋划项目“高站位”,立足“十四五”规划和产业布局,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性项目;招引项目“强精准”,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链缺失环节,引进一批补链条、强优势的龙头项目;建设项目“加速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进一批快投产、早达效的实效性项目。
72. 审批服务“零障碍”,推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实现“最多跑一次”;要素保障“零缺位”,建立“项目需求清单”,统筹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优先保障;问题解决“零拖延”,设立“项目服务专窗”,对企业诉求“接诉即办、限时办结”。
73. 用“时间换空间”抢进度,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施工班组、延长作业时间;用“资源换效益”提质量,加大技术、设备、人才投入,提升项目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用“服务换信任”优环境,以“保姆式”“店小二”服务,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74. 以“五比五赛”(比谋划储备赛潜力、比招引落地赛增量、比开工建设赛进度、比投产达效赛效益、比服务保障赛环境)为载体,在全县(区)范围内掀起项目建设“比学赶超”热潮。
75. 重大项目“领导包联”,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机制;重点环节“部门协同”,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打破条块分割;重要问题“现场会办”,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现场办公会,一线解决问题。
76. 产业项目“论规模”,看投资强度是否达标、亩均投资是否高于行业标准;民生项目“论口碑”,看群众满意度是否提升、受益面是否扩大;基建项目“论效益”,看辐射带动力是否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是否凸显。
77. 用“数据链”赋能项目管理,建立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实时更新投资、进度、问题等数据;用“服务链”护航项目推进,构建“前期服务—建设服务—投产服务”全周期服务体系;用“责任链”压实项目成效,将项目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挂钩,树立“以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
78. 以“开局即冲刺”的拼劲抓项目,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以“攻坚不畏难”的闯劲推项目,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以“功成必定有我”的韧劲建项目,把“任务书”变成“成绩单”。
79. 前期工作“往前赶”,提前完成立项、环评、能评等手续;土地征拆“加速度”,集中力量突破难点地块;施工建设“提效率”,优化施工组织、加强现场管理,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80. 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把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以项目大突破推动发展大跨越、民生大改善、能级大提升。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项目建设类排比句80条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4357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