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2025年反诈“资金链”治理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2025-08-25 229

在银行2025年反诈“资金链”治理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组织召开全行反诈“资金链”治理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峻形势,全面部署下一阶段“资金链”精准治理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细化举措,坚决遏制案件高发态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刚才,相关部门的同志组织学习了《XX银行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精准治理工作实施细则》,这个《细则》是我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反诈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单位必须深刻领会、坚决执行。下面,结合当前形势和工作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态势,深刻把握反诈“资金链”治理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影响金融安全、破坏社会稳定的突出风险点。其“资金链”是整个犯罪链条的核心环节与最终载体,斩断“资金链”,是拔除电诈毒瘤的关键所在。全行上下必须站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从全国范围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尽管打击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犯罪活动呈现出专业化、产业化、跨境化特征,手段不断翻新,隐蔽性更强,打击难度更大。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通报的数据,仅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1万起,给人民群众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血汗钱被席卷一空,是无数群众对金融安全的信任受到严重侵蚀。作为资金流转的枢纽,银行业是反诈斗争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战场。诈骗分子实施诈骗的最终目的就是将资金变现,而这一过程几乎无可避免地要通过银行账户体系。可以说,守不住银行账户这道关,就守不住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我们肩上的担子重如泰山。

其次,从我行实际看,反诈“资金链”治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近年来,我行在反诈工作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成功堵截了一批涉诈资金,保护了部分客户的利益。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监管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和不足。一些机构和员工思想上还存在麻痹松懈,认为反诈是公安机关的事,自身责任意识不强;在账户管理上,存在“重开户、轻管理”的现象,对存量账户的风险监测和动态评估不够到位;在技术应用上,我们的风险模型和监测系统迭代速度跟不上犯罪手法的演变速度,预警的精准性和时效性有待提升;在协同作战上,部门之间、条线之间的数据壁垒尚未完全打破,与公安等外部单位的联动机制还不够顺畅高效。这些问题,如同我们金融防线上的蚁穴,如果不及时加固和堵塞,随时可能导致千里之堤的溃决。

最后,从发展要求看,提升“资金链”治理能力是推动我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行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安全、稳定、可信赖的金融环境,是业务发展的基石。如果我们的账户被犯罪分子轻易利用,如果我行的声誉因涉诈案件频发而受损,那么客户的信任将从何而来?业务的拓展又将从何谈起?因此,加强反诈“资金链”治理,不仅是一项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更是提升我行风险管理水平、锻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内控合规体系,筑牢资金安全的“金钟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真正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聚焦关键环节,以超常决心和过硬举措构筑“资金链”风险防控的铜墙铁壁

面对当前挑战,常规性的修修补补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必须采取超常举措,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聚焦“资金链”的全生命周期,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的精准治理。刚才学习的《实施细则》,为我们明确了行动路线图。各单位要以此为总遵循,重点在“防、管、控”三个字上下足功夫,打好组合拳。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银行2025年反诈“资金链”治理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4331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