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煤矸石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煤矸石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要求,总结前期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刚才,我们现场观摩了XX区XX镇XX煤矿的煤矸石堆场整治成效和XX区XX镇XX村的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项目,也听取了XX市长关于全市煤矸石综合整治工作情况的通报,XX市、XX区和XX公司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各有侧重,各有亮点,值得大家相互学习借鉴。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深刻认识煤矸石综合整治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煤炭产业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为国家能源安全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长期高强度的开采也给我们留下了一座座体量巨大的煤矸石山,这既是历史遗留的环境包袱,也是我们必须破解的现实发展难题。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将煤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全市煤矸石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我们欣喜地看到,整治工作的思路愈发清晰,措施愈发有力。我市成功争取到全省首批6个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项目中的3个席位,这批项目总投资额巨大,预计全部建成后可消纳历史堆存和新增煤矸石约218.8万吨,新增土地面积约172.35亩为我们探索大规模处置煤矸石的根本性路径迈出了关键一步。截至目前,这3个试点项目的前期手续已基本办结,并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在一到两年内即可完工投用。以XX公司在XX市XX镇的XX煤矿试点项目为例,该项目自2025年3月启动以来进展顺利,预计到今年底就能全面建成。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充分证明了“变废为宝、点石成金”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正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生动实践。
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一批先进典型正在涌现,示范效应初步显现。刚才我们观摩的XX煤矿煤矸石堆场,通过科学治理、削坡覆绿,昔日的“生态伤疤”已经披上了绿装,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根治。XX村的填沟造地项目,严格按照2024年8月省生态环境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XX省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采用分层压实、防渗隔离、生态修复等先进技术路线,不仅要“填平”,更要“填好”“填优”,为我市乃至全省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工程技术路径。同时,以XX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在煤矸石的产业化利用方面也作出了积极探索。公司不仅通过“造土造地”技术对矸石山进行生态修复,累计完成造土造地超过5000立方米,还大力发展煤矸石发电、制砖等业务,其下属的两个煤矸石砖厂每年就能消耗约25万吨煤矸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煤矸石综合整治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一是存量巨大,增量不断,治理压力前所未有。我市作为全国重要的主焦煤生产基地之一,历年堆存的煤矸石总量惊人,随着煤炭产业的持续发展,每年仍在产生新的煤矸石,新旧矛盾交织,治理任务十分繁重。二是利用水平不高,路径不多,产业化瓶颈亟待突破。目前,我市的煤矸石综合利用仍以发电、生产传统建材等附加值较低的方式为主,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根据全国的数据,2023年我国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约为74.06%,我市的整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大规模、高效率、高价值的利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三是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存在短板,风险隐患不容忽视。部分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淡薄,重开采、轻治理,投入不足,管理粗放;个别地方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也存在“上热下冷”、压力传导层层递减的现象。特别是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问题,针针见血、切中要害,是我们必须坚决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