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双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光荣到来之际,我们在此隆重集会,召开全市双拥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忠实践行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全国、全省相关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我市双拥工作的成绩与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持续巩固和发展我市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为服务保障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首先,我代表市四套班子和XX军分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双拥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驻XX部队全体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全市的军烈属、伤残军人、转业复员退伍军人以及所有优抚对象,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辛勤工作在双拥战线上的全体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XX市是一座拥有光荣双拥传统的英雄城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XX军分区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军民勠力同心、携手并进,紧紧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推动双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谱写了新时代军民鱼水情的崭新篇章。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过去,成就斐然,双拥工作的根基更加坚实
回望过去几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全市的双拥工作不仅有深度、有广度,更有温度、有力度。军地双方在融合发展中相互促进,在协同共建中彼此成就,双拥工作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得到了充分彰显。
(一)思想政治引领坚强有力,共识根基持续筑牢。我们始终将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根本遵循,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不断强化党管武装、党管双拥的政治自觉。我们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党课、军地互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确保双拥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驻XX部队的政治站位不断提高,军地合力、军民同心的思想基础愈发牢固,共同致力于服务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全局的行动自觉空前高涨。
(二)服务练兵备战精准高效,拥军支前保障实现新突破。我们深刻认识到,双拥工作的核心要义在于服务战斗力。为此,我们紧贴部队实战化训练需求,大力支持部队建设与改革。过去三年,我市在拥军支前机制创新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我们探索建立了“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军地协调机制,印发了《XX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拥军支前应急应战响应机制》,构建起市县两级、军地双方横向联合、纵向联通的组织体系。我们着眼于“打仗型”支前模式,推动拥军保障从生活型向打仗型转变、从规模化向精准化升级。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系统性地兼顾国防需求,累计投入数亿元资金,支持了多项重点军事工程和交通战备道路的建设。同时,我们建立了涵盖科技人才、民营企业、运输力量、医疗救护等多个领域的拥军支前潜力数据库,实现了军地信息互联互通和动态更新,锻造了一支“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的社会化拥军力量。
(三)拥军优属政策全面落实,官兵后顾之忧得到有效纾解。我们始终把解决官兵“后路、后院、后代”问题作为拥军工作的重中之重,带着责任和感情去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
在“后路”保障上,我们坚持“阳光安置”,确保了安置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近三年来,我市接收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和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率均达到100%,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规范有序。我们投入资金超过2000万元,开展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超过7000人次,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和事业转型,一大批退役军人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
在“后院”稳定上,我们积极推进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通过拓宽渠道、开发岗位、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成功帮助超过500名随军家属实现就业或灵活就业。我们创新“互联网+”灵活劳务模式,为军嫂提供了更多居家就业的可能。
在“后代”教育上,我们不折不扣地执行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确保了所有军人子女在入学、转学等环节享受优先待遇,解决了数百个家庭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