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型
2025-05-04 369

党课讲稿: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型

 

一、建设旅游强国的政策供给

旅游的发展涉及非常多的方面,比如在文旅融合、以文塑旅的背景下就与发挥文化、精神方面的指引作用息息相关。在中国文化的国际输出过程中,文化的发展也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互相兼容,也涉及一系列政策。单就旅游的发展而言,我国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发展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

无论是“十四五”、“十五五”,还是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习近平总书记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涉及一系列政策方面的改革创新。这是需要各个部门协同的,因为旅游的发展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一个部门的事情,很多旅游资源是由自然资源、生态环保、文物等部门及其相关部门提供的。同时,我们还要在政策创新与法规制定方面,对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或形势作出及时的响应。

我们首先要关注的就是休闲旅游的基本发展情况。旅游业或者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不同的社会阶段,现在正处于由信息社会进入智能社会的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也已进入服务业拉动的阶段,发展旅游业是创造就业的重要机遇。党中央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就提出,要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其中,我们所说的文化旅游活动也包括一部分的体育活动,因为体育的本质是提高人民的体质与生活质量,所以也是一种休闲活动。就旅游休闲的定义而言,旅游休闲城市并不是原来的旅游城市,因为旅游城市是主要对外的,比如外地人或外国人来这里游玩,而本地居民的休闲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把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闲暇时间都利用起来,形成一种社会秩序、一种产业,也就是说城市必须要有旅游与休闲的功能。

过去,我们的城市发展是以工业化建设为核心的,比如通过土地划拨,重点支持工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但对于公园绿地、城市广场、郊野公园等区域的发展则不太重视。在进入休闲社会之后,我们反而要开始重视建设那些能够发挥游憩或休闲娱乐功能的区域,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的目标,成为我们在政策供给方面改革的基础。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游客来到旅游景区的目的大多是游览自然风景或文物古建,而度假区则只要是风景好的湖边、海边、森林、乡村等能够提供宜居的生活方式的地方即可,有时游客甚至只是在那里发呆。

可以说,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最本质的变化,就是不再像过去那样打造一个个能够仅靠景物吸引游客的如桂林、黄山等的观光旅游城市,而是要给游客一个愿意居住的理由,进而展示更多的城市内容。不同于一张门票、几张照片就结束旅程的旅游方式,旅游休闲城市或度假区要做到的是让游客暂时性地搬到这里居住。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的城市规划、公共安全、公共服务设施等的配套,就不能再只考虑常住人口而不考虑外来游客的需求。旅游休闲城市建设得越好,我们就越需要能够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方面作出更迅速、更专业的响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旅游休闲城市作出更全面的定义,那就是文化特色鲜明、旅游休闲空间充裕、旅游产业体系完善、旅游休闲功能突出、旅游休闲产品丰富、管理服务体系健全、能够满足游客和本地居民旅游和休闲需求的城市。我们过去成功建设了很多旅游城市,而未来要建设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的重点,则是解决怎样建、建多少、用什么标准衡量、怎样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休闲旅游需求、怎样及时作出政策响应等问题。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型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3233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