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以作风之笔绘就司法为民新画卷(法院)
2025-04-30 124

交流发言:以作风之笔绘就司法为民新画卷

同志们: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神圣使命。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我们筑牢政治忠诚、锤炼过硬作风、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契机。借此机会,结合法院工作实际,我就如何以优良作风厚植人民情怀、践行司法为民,谈几点体会。

一、溯源理论根基,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找准司法为民的“思想罗盘”

(一)唯物史观奠定司法价值底色。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本质规律,为司法工作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坐标。人民法院的审判权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从案件受理到审判执行,每一个环节都应体现人民意志、回应人民关切,让司法裁判成为维护人民权益的坚实屏障,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崇高理想在司法实践中得以生动诠释。

(二)无产阶级政党性质明确司法立场方向。《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党的根本立场,也为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XX中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司法机关,必须坚守人民立场,将“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贯穿审判执行全过程。在处理民生案件时,要着眼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在化解重大矛盾时,要统筹考虑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以司法裁判传递党的温暖、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指明司法作风路径。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力量源于人民”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作风建设与党群关系的内在联系。对法院而言,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通过优化诉讼服务、提升审判质效、强化执行力度等具体举措,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同时,也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作风的转变。

二、回望奋斗历程,在司法实践中厚植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交流发言:以作风之笔绘就司法为民新画卷(法院)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3213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