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阶段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情况报告
202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并从多个方面作出具体安排,不仅体现了农民增收目标的拓展深化,更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对改善农村民生的高度关切。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政策体系,把各项工作举措落到实处,汇聚起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动力。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增收成就巨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增收渠道稳步拓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2012—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XX%,增速连续11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XX降至XX。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2013—2020年贫困地区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X%。
特别是近年来,克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不利影响,农村居民收入保持稳定较快的增长态势。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元,实际增长XX%,比全国人均GDP增速快XX个百分点,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XX个百分点。从收入结构看,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经营净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首要来源,此后工资性收入占比持续提高。2023年,工资性收入占XX%,比上年提高XX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占XX%,比上年降低XX个百分点;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占XX%,与上年基本持平。外出务工增收作为农民首要增收渠道的局面进一步强化。从城乡差距看,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XX,比上年下降XX。
具体分析,去年农民收入稳中向好得益于多方面有利因素。
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克服夏收烂场雨等极端不利天气影响,有效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等挑战,重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农民经营增收基础坚实。2023年,粮食产量XX亿斤,增加XX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XX万亿斤以上。生猪产能保持稳定,猪肉产量XX万吨,增长XX%。牛羊禽肉、牛奶、水产品全面增产,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完善,联农带农益农效果不断显现。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近XX万个,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XX万家,组建联合社XX万家。超过XX万个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超过XX亿亩次,服务小农户XX万户。
二是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加工业平稳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超过X万家。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全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XX万亿元。乡村休闲旅游稳步恢复,全国认定美丽休闲乡村X个。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顺利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并取得良好开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乡村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建设。截至2023年,中央财政累计支持建设XX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XX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XX个农业产业强镇,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的态势加快形成,有力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增收。
三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稳中有升。经济回升向好带动农民工规模和收入水平再创新高。全年农民工总量XX万人,比上年增加XX万人,增长XX%。其中,本地农民工XX万人,下降XX%,外出农民工XX万人,增长XX%,农民工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月均收入水平XX元,比上年增长XX%。脱贫劳动力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23年,脱贫劳动力务工总规模达到XX万人,超过年度任务目标XX万人。
四是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3年,稳定实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XX元,达到XX元,医保报销范围持续扩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制度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XX亿余人次,帮助减轻费用负担XX亿元。
五是农民财产权益更加充分。各地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提升、盘活利用集体资产,因地制宜采取直接运营、委托经营、出租经营、入股经营等多种方式,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带动农民增收。2022年,全国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XX亿元,村均收入XX万元,向成员分红XX亿元。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试点地区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自营、出租、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和闲置宅基地发展乡村产业。截至2023年,试点地区共盘活闲置农房和闲置宅基XX万宗,带动集体和农民增收超过XX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多年来,农民增收形势持续向好,农村民生持续改善,为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赢得了主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打下了基础。
二、促进共同富裕对促进农民增收提出更高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差、底子薄,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民农村。一方面,城乡发展差距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增收潜力和质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公共服务整体上呈现出城市、县城、乡镇、村庄逐级递减趋势,农村户籍人口社会保险保障水平偏低。2000—2023 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从约XX万元扩大到约XX万元,扩大X倍。城乡收入比高达XX,而发达国家一般为XX。另一方面,农村发展不平衡。2023年,农村高低收入组收入倍差XX,明显高于城镇居民的XX。截至2023年底,农村低收入人口规模大、发展能力弱,收入来源不稳定,还有XX万脱贫人口和XX万未消除风险的防返贫监测对象,农村低保对象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还有X万人。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农民增收提出更高要求。速度要更快。农民收入水平偏低,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X%。只有农民收入增速更快,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质量要更高。要调整收入分配方式,让农民实现勤劳致富、体面挣钱,要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挖掘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潜力,提高农民收入直接支持水平。分配要更均衡。要协同提升农民增收软硬件环境,使各项动能充分涌流,农民收入内部差距和区域差距逐步缩小,无增收能力群体生活得到更好兜底保障。增收更可持续。农民收入要稳定增长、韧性增强,防范和抵御不确定因素冲击的能力不断提升,收入增速波动幅度稳中趋降。
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务之急是要巩固农民增收好形势,在收入持续增长中逐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要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放在突出位置,统筹谋划、整体设计,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有力推进,尽快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农民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三、新发展阶段农民增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