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xx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对政协工作的要求,在“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统领下,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变革重塑,探索建立“一镇一事商量办”、镇街“一会三室”等常态化履职载体,推动“渝事好商量”直抵基层、直达群众,激活了基层政协工作“一池春水”。
一、构建“能商量”机制,让政协协商在基层更加深入。改革前,政协协商仅停留在区级层面,缺乏向镇街、村社延伸的制度设计;改革后,协商平台框架和体系日渐完善“渝事好商量”真正落到基层一线。一是建立制度规范。台“渝事好商量·一镇一事商量办”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和“委员进村居”“矛盾化解委员桥”等**个协商平台工作规则,构建区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协同和群众参与的协商议事体系,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搭建组织架构。规范设立由区政协专委办主任担任主任、镇街统战委员兼任副主任的区政协专委会*个,建立“主席会议成员+专委会”联系指导镇街政协工作机制,实现上下联动、互促互进。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原则,搭建镇街政协工作办公室平台,统筹建立协商工作例会、委员工作室和村居协商议事室,构建镇街“一会三室”协商议事体系,形成“党委书记统筹协调、统战委员牵头负责、住镇村委员协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三是强化党建统领。设立*个专委会功能型党支部,全覆盖延伸设立**个镇街功能型党小组,构建“政协党组—专委会功能型党支部—镇街功能型党小组”的党组织体系,做到政协委员履职在哪里、党的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党的工作就推进到哪里。
二、精选“可商量”议题,让政协协商在基层更加务实。改革前,协商选题不够精准,协商事项不够聚焦,协商工作不够规范;改革后,建立机制、制定规范,协商议题内容更实、方法更活、程序更严。一是建立多元选题机制。坚持“党政点题、网格筛题、委员荐题、群众出题”,从部门、镇街、村居、界别、企业等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精选协商议题,专委会全程介入服务指导、审核把关,拓宽选题渠道,提升选题精度。二是建立联动审题机制。建立“委员群众初议—界别牵头单位、镇街政协工作办公室合议—专委会商议—主席会议审议”选题流程,层层研判优选,列入协商计划,保障选题质量。三是建立持续跟题机制。根据调研掌握和协商反馈情况,紧扣营商环境优化、农业产业发展等领域问题持续聚焦、跟踪协商。如,连续*年聚焦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展“我为企业跑融资”专题协商,助推银行推出“委员贷”等信贷产品,向全区中小微企业授信**.**亿元、放贷*.**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