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与诗礼文化研究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xx副校长
尊敬的主持人xxx院长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兴来到“xx”(xx)的都匀,在风景秀丽的黔南风光中,与诸位学界鸿儒、青年才俊共同探讨诗词与诗礼文化的相关议题。我谨代表二十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暨教育部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界同仁,表示诚挚的欢迎!
首先,请允许我用四个字表达两层意思:一是祝贺,二是祝愿。
一是祝贺。
大前天,即x月xx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其中,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获x/x及以上同意票的申请单位共xx个,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名列前茅!请各位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我们最衷心的祝贺!
xx学院自xxxx年创办以来,历经xx年的不懈努力,至xxxx年合并组建,由专科层次上升为本科层次;再经过xx年的持续努力,由本科层次跃升为研究生层次。这种办学层次的三步走,实现了学科建设的历史性跨越,三代人的“黔南梦”,在本届学校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终于实现了!这一学科建设平台“黔南梦”,实际上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出的“中国梦”美好乐章中的一个和谐音符!
昨天早晨,我到学校校园里散步,看到民族广场上,既有雕刻着鱼、牛、羊等少数民族图腾的大型浮雕,又有师圣孔子的大型塑像,这表明学校的“民族”特色是将黔南少数民族与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体融为一体的,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宗旨;同时,我还在看到,暑假期间,不仅图书馆周围有许多坐在小马札上诵读的学生,许多学院的周围也有许多坐在几案旁边默读的学生,我和同学们聊天得知,他们大部分是为了考研在提前作准备,凸显了“崇德博学,敬业创新”校训。这种校园文化氛围,让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再过十年,学校必然会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会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这是我们对学校未来发展的一种期待!
二是祝愿。
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诗礼文化研究院,全国两个“中华古诗文吟诵与创作”教育部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之一,由我们牵头主办的“诗礼文化论坛”,自xxxx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x届了。前x届都是在xx举办的,辐射面主要在沪、江、浙、皖、赣大长三角区域。
本届会议,经吴进友院长与姚蓉院长的牵线搭桥,xx教授与xx教授的牵头操办,在位于大西南云贵高原、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源头、远离xx市一千七百余公里的xx族自治州首府都匀市召开,是一次学术界、教育界东西互动、xx融合的具体实践!
当然,我们更希望二十大学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之间,特别是二十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暨教育部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之间,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能够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交流与融合!这是我们对两校之间未来关系的一种期待!
从贵阳驶来,一路如诗如画,令人想起晚清莫友芝的诗:“东楼亭压碧崔嵬,争向城尖载酒来。纳纳九江源处远,苍苍五岭望中开。”(《登都匀东山》)这位出生于都匀府的西南巨儒,在诗词、文字、训诂、目录、版本、书法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从他身上也反映了黔南学术文化的特征,即着力将文学与经学、史学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而继承着xx学术传统文化基因的xx民族师范学院,所秉承的“崇德博学,敬业创新”校训,本身也有着深刻的诗礼文化内涵。崇德便是讲礼,《诗经•鄘风•相鼠》所谓“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左传》载鲁君子所谓“《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便充分说明了德与礼的关系。至于博学,在古人看来莫过于学诗,《论语•阳货》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见学诗对博学的助益。而在“崇德博学”的基础上,拥有敬业的品质和创新的能力,便是应有之义了。因此,在这一具有鲜明诗礼文化特色的高校,召开本次诗词与诗礼文化研究论坛,无疑是非常合适的。
二十大学也是以诗礼文化为特色的“xxx”“双一流”重点高校。我们以诗礼文化研究院为依托,以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xx市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xx高水平地方高校“诗礼文化与社会治理”重点创新团队为平台,积极传承、传播诗礼文化。至于我们所恪守的以小学通经学、以经学通文学的治学路径,和古今贯通、立足当下的治学理念,显然也继承了以莫友芝为代表的近代鸿儒学术思路,而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诗礼文献整理、诗礼文化古代变迁、诗礼文化当代传承与诗礼文化海外传播四个领域。
特别是自20xx-20xx年的x年间,本团队就承接了x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自20xx年至今,连续组织了xx余期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工作坊,举办了七届国家级“中华诗词吟诵大会”,并于今年将其打造为“全球中华诗词吟诵大会”,在沪、浙、皖、赣建立了xx余个“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实践基地,为弘扬传统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今天,我们两家单位由于共同的学术理想——弘扬诗词与诗礼文化而强强联合,举办了本次论坛,并在论坛中专辟了研究生专场,因此我看到参会者中既有长期深耕诗礼文化研究领域的故交,但更多的是朝气蓬勃的新人。我相信,在师生学术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中,必将呈现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诗礼文化研究成果。
最后,再次感谢莅临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学!
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诗词与诗礼文化研究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22444.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