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的发言
承蒙xx各位领导的精心筹划、组织实施与xx省xx、xx市文联各位老师的周到陪伴,以及xx职业技术学院的后勤保障、现场摄影跟拍团队老师们的辛苦工作,让我们在收获了新知识的同时,还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对各位的辛苦与付出,学员们都感恩满怀,更会铭记于心。
回顾十天来紧锣密鼓的学习,主办单位为我们多方延聘名师,科学安排课程,从指导思想、创作理念、创作实践等层面都大大提升、甚至更新了我们的原有认知。
十一节大课中,有创作与批评思想上的引领指导,有创作规律上的研究分析,有针对各个文艺门类的品鉴批评方法和批评工具的介绍,让我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xx传达的有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路径与重大意义的阐释,他着重强调的“旧邦新命”一词令人感奋不已;xx提出了“如何认识历史,决定了如何判断艺术作品”这一论断,他所强调的“必须牢牢掌握中华文明的审美权”令人振聋发聩;xx站在数字技术革命的前沿,带来了文艺与智能传播领域的最新信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瞭望未来图景的新窗口;xx从灿烂的中华文明史讲到近现代中西文明的冲突融合,更聚焦“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刻内涵,作了科学展望,为我们指明了方向;xx总结阐释了丝绸之路上的四大文艺现象,并用大量鲜活的图片,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艺术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生的流变,不仅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其研究方法也极富启发性;xx站在戏剧创作一线,分享了他四十年创作实践中的深切体悟,从他丰富的创作案例解析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个富有人文情怀和大历史观的优秀文艺创作者的风采;xx则侧重于文化产业这一领域,以舞剧《只此青绿》等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实践为例,分别从选题、解题、创作、推广、运营、传播六大环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优秀文艺产品是如何炼成的,充分展现了一个文化央企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与使命担当;xx带领我们回到艺术美学的研究现场,用“流溯”二字形象地概括出双脉汇通、双源并流的中国当代艺术新美质,为我们当前的文艺评论提供了非常先进的批评工具;xx的讲座由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文心”理论切入,重点展示了近年来我国主题美术创作方面的丰硕成果,一幅幅画作、一件件雕塑,都是对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的生动实践;xx所倡导的美育即行动、从成人到化人,不仅语重心长,而且引人深思;关于国家艺术基金的申报细则与注意事项,xx带来的讲座干货满满,在同学们当中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更激发了大家积极申报的热情。
此外,两场别开生面的圆桌论坛,也令人赞叹,学员们有机会与顶级名师面对面交流,必将对各自今后的研究与创作带来深远影响。
在三场小组研讨当中,学员们结合学习收获与个人工作实践,也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在思想的碰撞当中加深了了解、拓展了知识的疆界。
十天的朝夕相处中,我们还通过破冰团建、外出调研、才艺交流、体育锻炼等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不仅感受到了大美xx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东北风情,也结下了宝贵的友谊,那些动人的场景,将定格成永远珍藏于我们心底的美好瞬间。
感谢xx!感谢xx!让我们在这里收获新知、交流思辨,加油充电、重装出发!也相信我们经过这次“骨六吉”的熔炉锤炼,一定能勇于开拓、不负韶华,实现未来的新超越!
此外,作为来自市级xx组织的代表,我也会将我们文艺评论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最新鲜的业界资讯及时传达给我们广大的基层xx会员,做好传播工作,激活评论热情。
十天骨六吉,一生同窗情。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期待我们能常常在艺评的江湖上再见,并为我们二十大厦的建设贡献绵力,加瓦添砖!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的发言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2244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