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
2024-10-30 160

党课讲稿: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x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志气、骨气、底气”传递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新时代青年响应号召,不断“提气”,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的涵养。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家风家训建设,他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家训教育是青年真正认知并践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环节,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涵养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观,对于引导青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代青年长志气、提骨气、增底气的培育基础。

一、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体现传统价值观

家风是一个家庭传承下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的总和。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家风家训促使家庭成员向着共同目标奋进,引领家族生生不息,兴隆昌盛,不断展现家族良好的精神风貌。优秀的家风家训是不断与时俱进的社会价值观,会对一代又一代家庭成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家风家训围绕个人修养、睦邻齐家、处世为人、社会规范、家国情怀等各方面展开,对青年人教育的核心包括“立德”、“立志”、“勤学”。

“立德”,是祖先对后人的要求,“德”字为先,“德”字是基本遵循。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无论达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对孩子的教育都是首先要“做个好人”,“学做人”是人生的第一堂课。优秀传统家风家训让孩子读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修身养性,厚实灵魂,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也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立德”要学会反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由此达到修身立德,最终能够做到“慎独”,这便是最高的精神境界。修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个人品德要求人们孝亲敬老、待人真诚、与人为善、勤俭节约。家庭美德则要求勤俭持家、睦邻齐家、立业兴家,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造幸福生活,此所谓家和万事兴,“小家”的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前提。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共同要求人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仁爱宽厚、民胞物与、宽容大度、公正无私、保持谦恭。

“立志”,即立鸿鹄志,志存高远,执着追求。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很多长辈勉励孩子立鸿鹄志,教育后世子孙“早立志,立大志”,这也成为优秀传统家风家训中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古人立志,最终目标是“治国、平天下”,而更重要的是坚定落实,不轻言放弃。要先从修身、齐家做起,把身边的小事做好,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仰望星空的背后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任何宏大的志向不是等来的,而是奋斗出来的。因此,传统家风家训都要求后人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不要好高骛远。

“勤学”,即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渊博的知识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古人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勤奋读书的典故,用来勉励后人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的过程,只有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独、坚持不懈,方能学有所成。最终,要把治学上的勤学苦练,培养成个人的良好习惯,培育成内化于心的价值观。追求幸福、实现价值固然要求读书,但更重要的是养成这些良好习惯,塑造青年人优秀的价值品格,开拓视野,培养专注力、意志力,提升个人气质。

二、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的当代价值

(一)历史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具有丰富内涵

一是受众广泛,领域众多。传统家风家训不止存在于帝王之家,而是普遍存在于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家庭之中,涉及领域众多,比如修身、齐家、治国、睦亲、勉学、尊师、处世、为官等,是培育青年人价值观的宝贵资源。

二是形式多样,载体丰富。传统家风家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家谱、家法、家约、家规、家戒、家范、家仪、家则、庭训、内训等多种形式。如《孔子家训》、《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这些形式将家风家训逐渐成文化、条理化。此外,家风家训还有宗庙、祠堂、家书、匾额、民谣、俗语、格言、诗文、山歌、牌坊等丰富的载体作为传承媒介,潜移默化地融于青年人成长环境。

三是家族传承,高度认同。血缘延续是传统家风家训传承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风家训通过宗亲血缘关系得以传承、稳固,并通过日常家庭生活中的仪式将其所代表的家族精神内化于宗族子孙之心,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这种通过宗族血缘、家庭仪式固定下来的家风家训文化,化为一种伦理道德力量,渗透在家族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并调节着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交往方式。家风家训往往因其尊祖、敬宗、睦族、团结和约束家族成员等功能而被高度认同,人们惯常把祖先的事迹及其所拥有的高尚道德品质以载入家族史册的方式保留下来,供后辈效仿学习,从而促进家风家训的传承。

(二)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的价值精髓为当代青年价值观培育提供丰富教育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的内容范畴包含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等重要关系,其中体现的伦理价值精髓是培育当代青年价值观的核心教育内容。

一是爱家报国,志虑忠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同构观是传统家风家训对人与国家关系的基础诠释,清楚阐明了“小家”与“大国”的关系,其中蕴含的浓厚家国情怀是培养当代青年爱国观的重要教育内容。

二是孝亲敬贤,民风淳朴。传统家风家训普遍倡导子女要做到“夫义、妇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其中蕴含的孝亲敬贤等伦理思想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进而形成淳朴的社会风气,强调以孝作为核心道德,孝是人伦之始。对于如何为人处世,传统家风家训中有许多思想值得借鉴。此外,传统家风家训中蕴含的诸如诚实守信等思想,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价值统一。

三是增智明志,学风优良。重视子女读书学理立志是传统家风家训的重要内容。孔子曾训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后来成了著名的“过庭之训”。从此,以诗礼立身、传家,就成了传统家风家训的一个重要特征,进修学业成为家风家训中的一个信条。丰富的学理、远大的志向、勤勉的学风是青年人不断完善自我、认清自身的基础,这些思想不管任何时代对青年人都有教育价值。

四是廉政为民,政风清正。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历来重视为官从政中的廉洁教育,其中蕴含的淡泊名利、廉政爱民、慎独自省的修身思想对于建设良好党风、政风具有重要意义。当代青年作为党和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用传统家风家训中的相关思想帮助青年人逐步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敬业观、忠诚观等,是为党和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筑牢从政德为先的基础。

(三)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的教化理念为当代青年价值观培育提供重要教育方法

一是德智同行,德育为先。传统家风家训十分注重对家族成员德性修养的培育,把“修德”、“养德”作为教育子孙的第一要务。在此种家风的熏陶下,有利于个体道德人格的形成。同时,家庭是个体社会化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于个体道德品质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为先的家庭教育导向是提升社会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1274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