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含PPT
2022-03-11 195

     吸引了中国人的目光。很多文化人立即关注俄国的变化,并介绍俄国的情况,从而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我们常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其实,早在1898年,上海就出版了一部系统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中译本著作《泰西民法志》。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很多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受到世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日本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渠道,很多马克思主义的译著纷纷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影响在哪里呢?第一,使中国人看到了一个现实的工人阶级的政权,呈现在世人眼里的社会主义,已经不仅是学说,而是成了实际的存在;第二,苏俄政府于1919年7月25日和1920年9月27日,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皇俄国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虽然当时和后来都打了很大折扣,但确实使当时的中国人大大增加了对苏俄的好感;第三,苏俄政府以及1919年建立的共产国际,加大了对中国的工作,有组织地派人来中国,接触知识分子,介绍俄国情况和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学说。特别是十月革命中,在俄国的近50万华工中,一部分人响应当地布尔什维克组织的提议,组成了一支2000多人的华工队伍,编入红军第三集团军第29步兵师,命名“中国团”,番号225团。随着一战结束,4万多华工回国,通过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国内讲述了十月革命之后俄国的变化,促使“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广大中国人民的心声,十月革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所以,十月革命之后,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兴起了一股介绍、研究俄国经验的热潮。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著作得到翻译、发表和出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各地建立。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李达、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瞿秋白等一批先进分子相继选择马克思主义。

(三)五四运动的爆发。

鲁迅1923年出版的一本批判小说集《呐喊》,被称为惊醒当代寂寞文坛的呐喊,五四运动,就是近代中国一声巨大的、震醒国人甚至震动世界的呐喊。五四运动,直接源自中国山东问题。长期以来,许多人、许多教科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英美,其实,祸首应是日本。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始持中立态度。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大战期间,日本借应协约国邀青参战之机,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迫使其签署《中日民四条约》,允诺日后承认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利益让与日本。

1919年1月至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行“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也派出代表团出席会议。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根据国内研究的结果,提出7项议题,其中以直接归还山东和取消“二十一条”为迫切要求。然而,日本全然无视中国也是战胜国的事实,蛮横地要求无条件接管德国在胶州湾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在山东的一切其他权利。英、法战时即与日本签有密约,美国虽曾为中国说话,并设法斡旋,提出了多种方案,但为避免会议破裂,最后也屈从于日本要求。列强一致向中国施压。同年4月30日,英、法、美三巨头作出最后决定,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放弃以与日本”。

消息不断传到国内,引起社会高度关注。5月3日,1000多名学生代表举行大会,声泪俱下,要求拒签和约。

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3000余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下午2时,学生游行队伍从天安门出发,前往各国驻华使馆区东交民巷,向多国使馆递交陈词,遭到拒绝。学生等候无果,就前往外交部和曹汝霖(时任内阁交通总长,因在外交部时几次丧权辱国向日本人借钱,还是二十一条谈判参与者,被视为亲日派、卖国贼)住宅。随后发生火烧赵家楼事件。原先观望的警察随即干预,拘捕了32名学生。

5月5日,北京各大专院校开始总罢课,要求释放学生。6月3日起,北京学生重新走上街头。6月5日起,上海工人自动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许多大中城市的商人举行罢市,形成罢工、罢课、罢市的“三罢”高潮,并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体战胜国在和约上签字的一天,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向列强说“不!”(拓展内容:由于中国代表团没有签字,山东问题未能在巴黎和会上得到解决。于是,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再次讨论山东问题。在美英斡旋下,中日两国经过30多轮艰苦的谈判,于1922年2月4日签订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山东问题基本依照巴黎和会的中国方案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五四运动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伟大觉醒的标志。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文在中国的传播和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做了准备。所以,党史和近代史均界定其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诞生

五四运动后,国内的政治气氛更加活跃。组建各种团体,并进而成立政党,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现象,也是孕育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国本无现代政党。

(一)早起党组织的建立。

中国古代倒有“朋党”一词,那时的所谓“党”,有结党营私之意,是贬义的。但到19世纪70年代,西方政党理念传入中国,一批进步人士认为,为了监督政府,改造社会,必须建立政党。为了与贬义的“朋党”相区别,开始都叫“会”“社”,后来逐渐使用“政党”概念,并说明了政党与“朋党”的区别,一些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也认为,要改造中国,就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资料表明,早在1912年3月31日的《民权报》上,就曾刊登了一则《中国共产党征集同志》启事。事实上,在我们现在的这个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国曾出现过多个“共产党”,虽然具体数目已经无法考究,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920年初,李大钊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中,公开号召仿效俄国,在中国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相传,同年1月,陈独秀离开北京南下,李大钊用骡车送陈独秀去天津转上海,两人在车上商讨了成立共产党的事宜。后来,便一直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说。

同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遣全权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商议成立中国共产党事宜,对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给予具体的帮助。共产国际在上海成立了东亚书记处,在若干城市建立起革命局,形成了一个组织系统,专事开展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工作。

1920年8月,在上海黄浦区南昌路100弄2号,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从1920年8月到1921年春,中国国内先后有6个城市建立起共产党早期组织,其成员逐步增加。在旅日、旅法的华人中,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在党正式成立之前,这些早期组织没有统一的名称,有的称“共产党支部”,有的称“共产党小组”,有的直称“共产党”。从性质和特征方面来看,它们都是后来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和先驱者。过去党史上曾经统称这些组织为“共产主义小组”。但其实,当年并没有多少组织叫这个名称。如上海的党组织,一成立就叫“中国共产党”,而且还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所以,现在我们党史上均改称它们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当时,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二是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三是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四是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地也先后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成立了团的临时中央局,俞秀松为(1916年考入浙江第一师范,五四运动杭州学生领袖)书记)。这些斗争活动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排难历险齐聚上海。

1921年夏季的上海,濡湿闷热。一位化名为安德莱森的外国人,搭乘“阿奎利亚”号(Acquila)轮船经过一个半月的航行,途经新加坡于6月3日来到上海。他正是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马林(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在此前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也来到了上海。

他们很快与主持上海党组织工作的李达、李汉俊秘密取得了联系,通过多次约谈,了解到中国先进分子筹建共产党的具体情况,判断条件已经成熟,应当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和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便提出了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的建议。于是,李达、李汉俊立即写信,函告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让每地速速选派两名代表赶赴上海开会。同时,考虑到各地代表开上海的路途遥远、经费困难,便从马林带来的活动经费中为每位代表寄出100元当做路费。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含PPT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102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