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践行实事求是以优异的工作作风迎接社会主义新时代
2024-09-25 350

党课讲稿:践行实事求是以优异的工作作风迎接社会主义新时代

 

学员们出入各级党校大门时,都会看到党校标志性建筑:如在花岗岩等石碑上镌刻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注意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正确掌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

一、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追溯历史,“实事求是”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大意是讲刘德爱好儒学,为了恢复被秦末战争毁掉的各类典籍,他亲自参与了这些古籍的整理工作。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残缺不全、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必组织群儒进行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后,才整理成册。班固在《汉书》中专门为之立传,其传首就评价刘德治学“实事求是”。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用过“实事求是”这个词汇,但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突出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一篇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它有过精准的定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里所说的“实事求是”,实际上就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内部的规律,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解决方案。

二、实事求是在历史上的见证和胜利

我们党在历史上有两次最为重要的会议。一次是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还有一次是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遵义会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但是博古、李德没有因此而改变错误领导,还是按原计划和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结果这一动向被蒋介石看穿,并设伏在会师路上,就等红军入瓮。中央红军及时“黎平转兵”后,于1935年12月底占领乌江南岸的猴场,准备渡乌江北上黔北。这时,博古、李德再次主张前往湘西:“完全可以在乌江南岸建立一个临时根据地,再徐图进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为此,中共中央在xx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用实事求是的思路,否定了他俩的意见,严酷的现实说明,博古、李德教条主义的思维和领导能力的巨大缺陷,不仅不能突破危局、使红军摆脱危险,而且可能使红军遭受灭顶之灾,进而给中国革命造成全局性的灾难,他们已经担负不起领导全党和红军胜利前进的责任。连续惨重的失败,在红军中引发很大的不满,使他俩丧失了继续领导的威信。最终遵义会议的召开,纠正了王明、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思想,重新回到实事求是的怀抱,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军事小组,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红军也从遵义会议后,再度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践行实事求是以优异的工作作风迎接社会主义新时代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0804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