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现状及对策
2024-07-15 466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的生理成熟年龄普遍要比过去早2-3年,然而其心理发育与生理发育并不同步,这样就形成了“心理断乳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独立意识大大增强,总想摆脱父母的管束,对事情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同时,他们又具有心理发育不成熟、辨别能力、自控力差等特点,这就导致了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此时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能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就极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犯罪组织团伙化

犯罪组织团伙化是我国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突出特点。未成年人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因此,团伙犯罪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显著方式,因为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使犯罪易于得逞。在生活中,未成年人喜欢以合群性来确定自身的形象,当一些贪图物质享受,或被社会、学校所排斥的未成年人聚到了一起,他们的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就会逐渐加强。有些甚至模仿电影以及武侠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成立所谓帮会,成立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犯罪团伙甚至犯罪集团。未成年人犯罪形成团伙后,传染性极强,他们大都正处于青春期,求知欲旺盛,模仿性极强,尤其是对坏事物的接受力强。加上现代社会信息传送方便,犯罪方式、作案手段等在他们之间传播速度非常快,犯罪就像病毒一样向周边蔓延,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三)犯罪类型多样性

未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财产性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这三大类型的犯罪。

在各类犯罪中,侵犯财产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的比重最大,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济上的非独立性决定的,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部分未成年人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然而他们又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为了满足物质欲望,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财物就成了他们的选择。而且过去侵犯财产犯罪主要以盗窃方式,现在盗窃在此类犯罪中比重逐渐下降,抢劫、敲诈勒索等方式尤其是抢劫的比重不断上升。

暴力犯罪指犯罪主体利用身体或其他工具侵害他人身体或公私财物的一种极端攻击行为。在我国暴力犯罪一般包括杀人、伤害、强奸、抢劫、放火、爆炸等犯罪,近年来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愈演愈烈,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以往未成年人犯罪多系小偷小摸、耍流氓等轻微犯罪行为,很少有严重性质的犯罪行为。近年来,不仅杀人、抢劫、强奸等案件日益增多,而且施暴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其作案手段和行为性质之残忍和严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测和想象。

性犯罪突出,主要是强奸犯罪突出。随着未成年人身体的发育,他们对性问题产生好奇心和新鲜感,由于我国性教育长期以来成为“禁区”,人们对性问题往往以一种罪恶心理讳莫如深,这就客观上加强了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加上受现在社会上黄色网站、图片、光碟等的不良影响,使得他们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有些地方未成年人性犯罪已经成为仅次于侵犯财产性犯罪的第二位犯罪,侵害对象多为少女和幼女。

(四)犯罪手段趋于成人化、智能化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的知识结构和需求层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成年人犯罪不再仅仅限于一般的小偷小摸和打架斗殴等简单化、随意化形式,而是有了逐渐清晰的犯罪目的,而且谋划周密,手段多样,呈现成人化、智能化犯罪发展趋势。有的未成年人犯罪作案前精心谋划、踩点,作案时有分工、有掩护,作案后迅速销赃;有的反侦查逃避打击能力明显增强,作案后破坏、伪造现场,给公安机关设疑团、造假像,企图逃避打击;有的还利用各种科学知识、技术和现代工具进行智能犯罪,如信用卡诈骗、计算机盗窃、化学药剂杀人、麻醉抢劫等,加剧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破的复杂性和难度。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浅析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现状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0008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