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心得体会。最近一段时间,我反复研读这部重要著作,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与一位智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总能获得新的启迪和感悟。今天,我想结合我们组织部门的工作实际,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思想,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些我个人粗浅的感悟和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思想寻根:在“人民就是江山”中校准工作的价值原点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在第五卷中反复出现,字字千钧。初读时,我感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情感的冲击力;再读时,我开始深刻反思,我们组织工作的价值原点究竟在哪里?我们每天忙碌的干部选拔、基层党建、人才引进,最终的指向是什么?过去,我或许会习惯性地从工作流程、考核指标的角度去思考,认为把程序走到位、把任务完成好就是尽职尽责。但通过学习,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组织工作的本质,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选好人、育好才、建好组织。我们的工作成果,不是体现在写了多少报告、开了多少会议,而是体现在我们选拔的干部是否真正为百姓办了实事,我们夯实的基层党组织是否成了群众最信赖的“主心骨”,我们引进的人才是否为增进民生福祉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我联想到,我们常说要考察一名干部的政绩,那么,政绩的“评卷人”是谁?最终还是人民群众。群众脸上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功劳簿”;群众的口碑,就是最硬的“军令状”。总书记的论述,就像一把思想的刻度尺,时刻提醒我们,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这份沉甸甸的答卷,我们每一位组工干部,都是答卷人,也都是监督者。这让我对自己肩上的责任,有了更深沉、更敬畏的理解。我们的一切努力,最终都要落脚到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品质上,这既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价值的归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