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在此重要时刻,我们齐聚一堂,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意义深远。这不仅是一次理论的深化学习,更是一次行动的再动员,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以优良作风为XX县的发展保驾护航。下面,我围绕本次读书班主题,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追根溯源,把握作风建设的历史脉络与时代价值
(一)作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核心要素。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初,便将作风建设视为自身发展的关键环节。从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严格要求,到列宁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求真务实作风,都彰显了作风建设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从延安整风运动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到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作风建设的持续强化,我们党始终将作风建设作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与实践。
(二)作风建设决定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作风建设始终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凭借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作风,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始终保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作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强大力量。反之,若作风出现问题,就会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阻碍党的事业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三)百年作风建设铸就宝贵精神财富。百年征程中,我们党在作风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时代价值的精神财富。从井冈山精神中体现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到长征精神中展现的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从延安精神中蕴含的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西柏坡精神中强调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这些精神都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作风建设的生动体现。它们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勇拼搏,也为我们在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让它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XX县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正本清源,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体推进
(一)认清作风问题实质,筑牢思想根基
作风问题,表象纷繁复杂,但其本质是党性问题,根源在于公私关系的错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作为党的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通过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从思想深处筑牢抵制不良作风的防线,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
(二)强化制度刚性约束,扎紧制度笼子
抓作风建设,根本上要靠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围绕作风建设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如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等。这些制度为作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这些制度,结合XX县实际,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确保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严肃查处,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以刚性的制度约束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