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县委关于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我局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紧密结合岗位职责、县域教育发展实际及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表现,从思想认识、工作作风、责任落实、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查摆,并逐项明确了整改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建设方面。一是理论武装不够实,学用转化存在“断崖式落差”。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停留在“打卡式”完成任务的层面,未形成系统化、模块化的知识体系。例如,部分领导班子成员虽然能参加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但仅完成规定书目阅读,未结合教育领域实际开展专题研讨;在处理某校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时,因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细则理解不透,导致定性量纪出现偏差。深层次原因在于将理论学习视为“软任务”,缺乏“理论指导实践”的自觉意识。学习内容碎片化、方式单一化,未建立“政策学习—案例剖析—实践验证”的闭环机制,导致在应对复杂问题时出现“理论储备不足、政策运用生硬”的窘境。二是政治站位不够高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滞后。对中央“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要求理解不深刻,存在“运动式整改”倾向。例如,去年开展教育系统“四风”整治专项行动后,未及时将“教师有偿补课”“学校食堂微腐败”等问题纳入常态化监管,导致去年群众相关投诉量反弹18.7%。根源在于方面,未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高度认识作风建设,存在“过关思想”。对县域教育系统作风问题的周期性、反复性缺乏科学预判,制度建设未能做到“治已病”与“防未病”并重。
(二)履职担当方面。一是调查研究存在“三多三少”现象。“规定路线调研多、随机暗访调研少,听汇报材料多、蹲点解剖麻雀少,发现问题多、跟踪解决少”。例如,去年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题调研时,提前一周通知被调研学校准备汇报材料,导致看到的均为“盆景式”成果;针对发现的“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仅形成报告未推动落实,半年后该问题仍被省委巡视组点名。二是重大项目推进呈现“抛物线式衰减”。在“城区学位扩容工程”实施中,前期立项审批阶段平均每周召开3次推进会,但进入施工阶段后协调频次降至每月1次,导致规划中的智能化教学设备因部门衔接不畅未能同步安装,工程验收时被迫返工,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万元。暴露出方面,缺乏“全周期管理”意识,重“开头红”轻“后半程”,督办考核“重痕迹轻实绩”。三是跨部门协作存在“三不管地带”。在教育系统与市场监管、文旅部门联合开展的“校外培训机构整治”行动中,因职责边界不清、信息共享机制缺失,出现“违规机构查处—复开—再查处”的恶性循环。去年第三季度联合执法数据表明方面,37%的违规机构利用部门监管缝隙“换马甲”经营,群众满意度测评下降9个百分点。